技术推广 |
首页 >> 技术推广 >> 新技术 |
模块化土壤/地下水修复装备技术启动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7-05-11
近两年,模块化的概念很流行。比较典型的就是盖房子像搭积木一般的模块化建筑方式,省时省力、绿色环保。现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也有了模块化装备技术,而且已经来到中国。
4月28日,中国和芬兰企业在北京举行了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装备技术转让签约仪式,将世界先进的模块化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引入了中国。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研究员武晓峰、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出席签约仪式并发言,并围绕该技术的适用范围、监测及修复效果评价、修复能力、成本优势等方面与DORANOVA公司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宇墨(Umore)咨询的代表也参加了仪式。
据悉,此次转让的技术是世界上第一套模块化的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它拥有12个标准化模块,与传统修复设备相比十分便于运输和拆装,且能即装即用,还可以通过多组串联提升设计处理量。由于省去了单独设计设备的时间和成本,可比使用传统修复设备节约大约58%的时间成本和44%的经济成本(根据30个原位修复项目数据平均值分析得出)。该设备的强项是修复土壤有机物污染,修复的土壤量从几百方到几十万方都有项目实践,也可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稳定固化操作。签约双方表示,此次将共同致力于推动这一世界先进修复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
骆永明在发言中指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发展经历了20年时间,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更新、更快、更廉价、更安全的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引进,其意义不仅在于使合作双方联合开拓我国修复市场,更在于助推我国的场地修复工作。希望合作双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把这项技术发展成为适用于我国东南西北中各地的本土化技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
高胜达在发言中表示,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产业的需求侧正在打开,供给侧尤其是先进修复技术的供给是目前的瓶颈。先进技术的引进有助于减少目前修复行业存在的低价竞争和一些项目投标工作太过偏重商务标等不利行业发展的现象。这次的合作为此开了一个好头。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将以包括环境修复产业基金的多种方式,发现这个行业里存在的价值,提升行业支撑国家需求的能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