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专题报道

“上海方案”,科技支撑——访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


发布时间:2020-03-06









  在国家诊疗方案基础上,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3月2日公布了《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这份“上海方案”发布后备受关注,《上海科技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专家组了解相关情况。


  “我们是救治团队,也是科研团队,边治疗边研究分析数据。”新冠肺炎上海专家治疗组高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表示,上海科研攻关和临床就是密不可分。


科技手段支撑精准诊疗


 

  “上海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对胸部影像学改变在病程时间轴上的描述非常详尽,有助于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新冠肺炎的影像特点:早期CT检查表现为多发小斑片或磨玻璃影,其内纹理可呈网格索条状增粗影,以肺外带明显。数天后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呈双肺广泛、多发磨玻璃影或浸润病灶……

  

  中山医院感染病呼吸科主任胡必杰表示,CT是新冠肺炎治疗诊断的重要科技支撑,和其他技术手段相互补充。通过最先进的影像设备,可以分层分析,了解、认识患者肺部感染的范围和进程。


  此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线,该系统采用创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为临床专家提供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等服务,更为高效、准确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




  科技支撑,不只是影像这一种手段。据张文宏介绍,感染是导致许多病人难以生存的重要原因,在危重症病人身上,可能存在多种感染,这会导致多种抗菌药物用上去都没有效果。专家团队会对早期感染病人启用最先进检测手段,第一时间搞清楚病人是什么病毒、细菌感染?是不是只有肺部感染?耐药情况如何?再进行“一人一方案”的精准施治,确定合适的剂量、疗程。


  借助各种科技手段,上海实现了新冠肺炎的精准诊疗。“上海方案”中,新冠肺炎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类,其中,重型是“分水岭”,一旦转为重症,患者不光是肺部,全身脏器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毛恩强表示,病在于防,不在于治。“转为重症后,医生很被动,医生跟着疾病跑,但阻断后,医生掌握主动权,疾病跟着医生跑。”但是,很多患者的症状表现并不很典型,因此,早期识别“预警”,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是重点和难点。对此,专家组进行了积极探索。

  

  除了国家方案中提出的诸多早期预警指标,“上海方案”中有一个指标独一无二:CD4+T淋巴细胞数<250/µl。胡必杰说:“这是我们经过反复琢磨确定的指标,上海也是全国第一个推出这一指标的地区。


  据了解,上海的300多个病例中,轻型、普通型占85%左右。最近三周内,没有重症化病人出现。

 

临床实践是标准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说,上海成立了相应的临床实验专家组,通过前瞻性科学研究发现,“有些药物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就不再推荐使用”。有些药物通过临床验证,确实有效,患者排毒时间缩短,临床症状改善。


  “所有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评估。”专家组强调。


  据介绍,“上海方案”中对糖皮质激素应用也很谨慎,治疗过程中激素使用的比例不高。


  “虽然激素使用要谨慎,但并不意味着用得多就一定不好,某些情况还是得用。”张文宏说,要看临床实际的需求。


  而医生专业判断的依据,就是临床实践。此次中医参与诊疗,也是如此。

  

  “我们的原则是科学和宽容,不排斥任何学科的参与,最终目标是控制疫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惠勇表示,此次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继承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法,但具体用药的依据还是来自临床一线的数据。“我们和西医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张惠勇指出,中医西医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一定是来源于实践。新冠肺炎是一个新型的传染性疾病,以往的医学书籍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所以非常强调研发,特别是中医中药。


  初步证明,中医治疗可以缩短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的时间。

来源:上海科协









相关文章

主办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
单位地址:南昌路57号3号楼3307室
电话:021-63233165(信息公示)021-64756391(其他事项) 邮编:200003
电邮:shanghaisses@126.com(信息公示)shanghaissese@126.com(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