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专题报道 |
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在南宁召开
发布时间:2019-10-25
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在南宁召开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啪”,随着鸣枪声响,“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垃圾分类Plogging跑步捡垃圾行动的开启,拉开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的序幕。
为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进展,开展科普工作先进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培训,听取各方的需求和建议,研究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19年10月16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在南宁召开,来自各省环保厅(局)、省环境科学学会、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环保科研院所开放单位和热心生态环境科普工作的高校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生态环境部科财司、科技部引智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做了讲话,对谋划新时期生态环境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会上为第6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进行了授牌,表扬了2019年大学生在行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单位和个人。
会上介绍,“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坚持规划先行、顶层布局,围绕生态环境部中心工作,在科普资源开发、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科普基地建设、科普活动创新、新媒体传播手段应用、热点焦点问题舆情应对等方面,全面发力,形成了全媒体、全手段、全内容、全方位、全互动的生态环境科普传播模式。开发了一大批优质生态环境科普资源,建设的生态环境科普资源库,涵盖了基础图书、漫画图书、视频、微电影等全品系。目前,已开发各类基础图书30册、漫画图书10册、2分钟短视频180集、微电影和科教片15集。在全国范围23个省市共评选出包括自然保护地、场馆、科研院所、企业、产业园区、教育培训等类型的75家基地,年接待参观人次超过5000万。
会上提出,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科普化,提升科技成果信息传播的深度和精准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普基地创建为载体,提升公众环境素养;发挥新媒体平台功能,创新科普传播形式,增强科普的体验性和生动性,提升科普传播的引导力和公信力;以科普资源库建设为重点,扩大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以开展科普活动为抓手,提高公众参与感;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工作,提升生态环境科普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