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 |
首页 >> 环保科技 >> 科技资讯 |
上海南大地区治污造绿旧貌换新颜,老工业园区因变干净而吃香
发布时间:2017-07-17
上海市南大地区地处上海西北角,被外环线、沪嘉高速、上大路和南陈路圈围,因为污染状况严重,一度在国家环保网格色块中呈现“黑色”,连续三轮被列入上海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成为重点整治的地区之一。
30年前,南大地区成为承接上海中心城区化工、皮革产业转移的基地,包括10家央企、20家市属企业、34家转制企业,以及层层转租后数量惊人的3000余家租赁企业。它们以化工、皮革、仓储等重污染产业为主,大量违法搭建厂房占满了6平方公里土地。
上海市环保局人士介绍,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品质的提高,要求整治南大地区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0年10月,南大地区综合整治拉开序幕。2012年,南大地区综合整治整体规划获批,这项工作开启“加速度”。经过综合治理,南大地区面貌焕然一新,这个老工业园区变“清”了,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
昔日污染重地 变身宜居宜商新城
沪太路石材市场就坐落在南大地区。石材市场从事低端的石材加工、打磨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粉尘等污染,既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要改变老工业区的面貌,还“清”于民,石材市场必须拆除。
但是拆除石材市场必定会触动经营户的利益,宝山区大场镇拆违队长曹瑜海就曾因这个市场拆除问题被殴打,但他从不气馁,继续做拆违工作。一些群众感到不可思议:“做这事到底图啥?”他淡然一笑:“我也纠结迷茫过,可大家想过没有,只有拆除我们才能给子孙后代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也是附近的村民啊。”
时任联东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黄荣海,带头拆除自己村属的涉违企业,凭借在村民中的威信挨家挨户动员,耐心劝说涉违村民主动退租清退人员,面对村民心中盘算的自己家庭“小账”,黄荣海同他们谈起村里的“大账”;针对村民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黄荣海给他们算起长远的“致富经”。就这样一户户地签约,最终促成了整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整治沪太路石材市场的过程中,共取缔落后产能经营户138家,整治效果明显,沪太路锦秋路环境监测点的数据显示,整治前后的区域降尘量从4.6吨/平方公里·月下降到了4.4吨/平方公里·月。
如今,沪太路少了石材市场的污染侵扰,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南大地区都变得更“吃香”了,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纷至沓来。毗邻石材市场的上海国际研发总部基地最先受益,仅2017年一季度,就引进入驻高新技术企业40多家。整个石材市场的原址变身成为一个开放式公园,清澈的湖泊镶嵌在绿色的草地中,粉色的荷花随风颔首,好不惬意。
生态建设先行 打造转型升级样板
南大转型,不单只是向企业开刀,还注重生态修复。
去年新春上班第一天,南大地区红光制革厂召开了一个“补短板”暨“五违”整治现场会。选择这个地点含有深意。由于企业经营不佳,2009年起,红光制革厂陆续出租厂房和大楼,层层转租现象非常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厂区曾有“二房东”45个。生产居住合一,卫生状况恶劣,污染问题严重,消防隐患突出。
日前,南大核心区1.62平方公里通过“五违”整治验收,今年进一步整治,又拆除南大东块违法建筑96.2万平方米,包括红光制革厂。
南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跃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南大地区央企、市属国有企业共68个权证地块,采用“货币补偿、统一收储”方式,已完成征收签约58个地块,签约率85.2%,腾地36个地块。集体企业共涉及2934亩,已实现腾地2725亩。南大一期668户,签约率91.3%,南大二、三期818户,一个月时间签约率已达89.3%,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签约收储。
在上海人眼中补短板当然不仅是拆违。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不只是简单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更代表整个城市板块和产业能级的提升。
将“生态建设先行”列为南大整治的首个目标后,南大地区综合整治开发指挥部成立,明确要将南大地区打造成环境、交通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功能区。
据介绍,绿地将占据整个南大40%的面积,同时,南大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片区域土壤修复,在规划和土地整理阶段即引入环境机构,对存在土地污染的地块直接开展绿化。目前,已完成一期30公顷绿地建设,二期39公顷做好开工准备。实施了40个区域123个地块的土壤修复,整治完成走马塘等河道,环镇北路实现贯通,基本建成丰皓路一期、鄂尔多斯路一期、鄂尔多斯路二期。《中国环境报》 201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