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    
首页 >> 环保科技 >> 科技资讯

上海化废弃秸秆为“千金”


发布时间:2016-12-02




禁烧令旨在从源头上切断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如何将秸秆资源变废为宝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目前,上海市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140万吨,为有效遏制秸秆露天焚烧现象,上海市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在《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明令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枯枝落叶等产生烟尘的物质,每年下发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明确禁烧要求,还出动公安警航直升机飞行巡查。市郊各区也动足脑筋,例如在松江区,农户焚烧秸秆将被取消承包家庭农场的资格;在浦东,禁烧秸秆纳入考核,影响农户享受规模经营的财政补贴。

不懈的努力,最终换来了成绩:在环境保护部的卫星巡查记录中,上海市连续5年未被拍到火点,在全国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上海市还着重在废弃秸秆利用上狠下功夫,并逐渐探索出了废弃秸秆利用的上海模式

秸秆直接还田有利有弊

目前,秸秆最普遍的处理方式是直接还田——把秸秆沤作土壤肥料,适当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高保肥保水、透气透光的能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

根据上海市农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占82%2011年,上海市出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明确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给予45/亩的资金补贴,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给予200/吨收集处置补贴。今年,补贴额度分别提高至50/亩和300/吨。

另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利用秸秆中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来栽培食用菌。如今,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就有一个现代化的蘑菇工厂正在利用秸秆作为基质料进行生产。

今年,对承包了600亩农田的农户陈民荣来说,秸秆非但不用自己处理,反而还多增加了一笔收入。目前,他家农田里产生的所有废弃秸秆已经被本地一家食用菌合作社提前订购,家家户户的秸秆都给收去了,每亩地能多出100元收入。陈民荣高兴地说。而据当地合作社有关负责人透露,我们这里一个厂就把廊下镇将近3万亩农田的秸秆全部收走,订完了都不够,还要去周边地区再收购。

据上海市农委农机办主任施忠介绍,2010年全市几乎没有还田外的秸秆综合利用,截至2015年,5年内还田外综合利用量累计为43.7万吨,包括用作牛羊饲料、食用菌基质料、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等。

然而,施忠同时也指出:每年利用量不到总产生量的10%,而且比例不协调,途径也不是很多。

对此,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调研报告也予以佐证:目前上海市秸秆从田间到企业的直接利用不足两成,主要用于饲料、有机肥和食用菌基料。

那么,问题的症结出在了哪里?

通过调查发现,秸秆直接还田的负面性逐渐显现。一方面,秸秆在田里没有腐熟的时间和过程,秸秆中的病菌、虫卵、草籽一并埋入农田,导致病虫害几率扩大,增加防治难度。

另一方面,如果要机械化深耕和整田,则贮存难、运输难、成本高。由于生产季节紧,收完水稻后三五天内就要播种小麦,收集秸秆的时间非常有限。同时,上海农作物区域布局分散,也增加收集难度。由于上海经常下雨,潮湿气候下秸秆容易霉变、腐烂,而且市郊储存场地的租金较贵,电价、运价、仓储费等居高不下,以致多家秸秆回收利用企业关闭。

因此,有专家提出,上海市秸秆利用方式单一、层次较低,直接还田率高达82%,既为秸秆焚烧埋下了隐忧,又是资源浪费。有农民表示:秸秆还田一般每3年一次为好,如果每年都做,就会损土

因地制宜探索秸秆利用上海模式

在国外,秸秆多应用于发电、加工建材、制造家具板材等多领域,我国北方产粮大省也有将生物质制乙醇的成功案例。不过在很多专家看来,上海市既没有产粮大省企业的规模优势,也缺少建设大型秸秆发电项目的条件。那么,对上海来说,瓶颈真的无法突破了吗?

其实不然,有专家指出,秸秆的综合利用还需因地制宜,寻找经济与技术可行的上海模式

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专家顾定槐认为,上海地区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潜力较大,要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发展,其突破口是秸秆颗粒项目,用于在部分企业的锅炉清洁燃烧。

据上海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秸秆加工为燃料颗粒(棒、块),目前在金山、奉贤、崇明等区已有生产,但受限于审批难且利润低,在政策扶持下企业勉强维持运转。

近日,上海市一家能源企业在向某区提交生物质合同能源项目的申请时被拒,理由为生物质成型燃料不属于清洁能源。这并非个案,企业反馈一些地区不同意使用生物质能,即使第三方检测达标也不认可,需要市级层面的批文。

审批方给出的理由是,理论上检测达标并不等于实际操作中能达标。原来,以往确有个别企业存在失信行为,表面上燃烧生物质能源,实则在燃料中掺杂其他物质,甚至晚间乱冒黑烟,给监管带来难度。

顾定槐介绍说,稻麦秸秆成型颗粒的燃烧,与秸秆直接焚烧有本质不同。成型颗粒的特点是密度大,热值在2700/千克~3500/千克之间;吨蒸汽的成本可降低50%以上。据测算,改造后的一台10吨锅炉,可用上生物质颗粒约2.5万吨。

目前,上海市已有多家企业开发环保型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将秸秆制成燃料棒。可喜的是,相关项目在试生产中的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尾气粉尘、林格曼黑度等,均达到上海市最严格的大气排放标准。红炬能源公司上半年自主研发6台秸秆颗粒燃料粮食低温烘干燃烧机,替代传统的燃油、燃气烘干设备,生产线每月可烘干稻谷4000吨,不仅排放标准达到环保要求,而且大大降低了稻谷烘干成本。

据了解,上海市环保局去年明确批复崇明区环保局:生物质成型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作为一种替代燃料,但应以综合利用崇明区本地生物质能源为主。

上海市农委正与市经信、市环保等部门对接推进。市农委表示:希望通过崇明区的探索能形成较好的技术规范和操作途径,从崇明区逐步推广到其他区县去。根据有关规划,至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15年的92%提高到98%

有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将秸秆炼成燃料棒是最佳的利用方式,这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予以理解和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








主办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
单位地址:南昌路57号3号楼3307室
电话:021-63233165(信息公示)021-64756391(其他事项) 邮编:200003
电邮:shanghaisses@126.com(信息公示)shanghaissese@126.com(其他事项)